闫婧 |
基本信息 姓名:闫婧 出生年月:1992年3月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职称:讲师 学院: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 专业:高分子材料系 邮箱:yanjingyan212@163.com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22.04-至今 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讲师 2018.03 -2021.12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工学博士 2019.11 -2021.11 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方向 1. 电磁吸波材料 2. 电催化材料 3. 纳米复合材料 招生信息 每年招收1-2名硕士研究生 荣誉获奖 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 科研项目 1. 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科研启动项目,2022.04至2025.04,20万元,在研,主持 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01至2024.12,8万元,在研,主持 3. 陕西省教育厅一般专项,2023.01至2024.12,2万元,在研,主持 学术成果 [1] Yan J, Ye Z, Chen W, Liu P, Huang Y. Metal Mo and nonmetal N, S co-doped 3D flowers-like porous carbon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J]. Carbon, 2023: 118563. (IF=11.307, TOP) [2] Yan J*, Wang Y, Liu W, Liu P*, Chen W*. Two-Dimensional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derived Nitrogen-doped Graphene-like Carbon Nanomesh toward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23, 643: 318-327. (IF=9.965, 中科院1区) [3] Yan J, Liu T, Liu X, Yan Y, Huang Y*. Metal-organic Framework-Based Materials for Flexible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J].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22, 452: 214300. (IF=24.833, 中科院1区, ESI高被引) [4] Yan J, Huang Y*, Zhang X, Gong X, Chen C, Nie G, Liu X, Liu P. MoS2 decorated/integrated carbon fiber: Phase engineering well-regulated microwave absorber[J]. Nano-Micro Letters, 2021, 13(1): 1-15. (IF=23.655, 中科院1区) [5] Yan J, Huang Y*, Yan Y, Ding L, Liu P*. High-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ers based on two kinds of nickel-based MOF-derived Ni@C microspheres[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43): 40781-40792. (IF=10.383, 中科院1区, ESI高被引) [6] Yan J, Huang Y*, Han X, Gao X, Liu P.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ZIF-67)-derived hollow CoS2/N-doped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for extraordinary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9, 163: 67-76. (IF=11.322, 中科院1区, ESI高被引) [7] Yan J, Huang Y*, Chen C, Liu X, Liu H. The 3D CoNi alloy particles embedded N-doped porous carbon foam for high-performance microwave absorber[J]. Carbon, 2019, 152: 545-555. (IF=11.307, 中科院1区, ESI热点, ESI高被引) [8] Yan J, Huang Y*, Liu X, Zhao X, Li T, Zhao Y, Liu P. Polypyrrole-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J]. Polymer Reviews, 2020: 1-42. (IF=14.536, 中科院1区) [9] Yan J, Huang Y*, Yan Y, Zhao X, Liu P. The composition design of MOF-derived Co-Fe bimetallic autocatalysis carbon nanotubes with controllabl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J].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2020, 139: 106107. (IF=9.463, 中科院1区) [10] Yan J, Huang Y*, Wei C, Zhang N, Liu P. Covalently bonded polyaniline/graphene composites as high-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EM) 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J].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2017, 99: 121-128. (IF=9.463, 中科院1区) [11] Yan J, Huang Y*, Zhang Z, Liu X. Novel 3D microsheets contain cobalt particles and numerous interlaced carbon nanotube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9, 785: 1206-1214. (IF=6.371, 中科院2区)
|
谢娟 |
资料正在整理中。 |
屈育龙 |
资料正在整理中。 |
刘伟 |
资料正在整理中。 |
伏芋桥 |
资料正在整理中。 |
张东华 |
基本信息 姓名:张东华 出生年月:1977年7月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职称:讲师 职务:无 学院: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 联系方式:11326045@qq.com 学习经历 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硕士 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03年6月至今: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讲师。 教育教学 主讲课程: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聚合物改性技术、功能高分子等专业课;主持两项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教学研究项目。 研究方向 功能高分子。 科研项目 主持有一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一项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校长基金项目。 学术成果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SCI、EI、核心期刊等10余篇;两次获得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科学技术二等奖。 社会荣誉: 2014年被评为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优秀共产党员。 |
李朝 |
基本信息 姓名:李朝 出生年月:1970年1月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职称:工程师 职务:无 学院: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 联系方式:384985043@qq.com 学习经历 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制造学院,理学硕士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华东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系,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92年7月至1997年7月:西安电力树脂工厂,助理工程师。 1997年7月至2004年8月:瑞士汽巴精化广东高分子有限公司、新加坡第一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工程师。 2004年8月至今: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工程师 教育教学 主讲课程: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计算机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研究方向 聚合物成型加工与改性 科研项目 主持一项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校长基金项目。 学术成果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核心期刊2篇。 |
侯永刚 |
基本信息
姓名: 侯永刚 出生年月:1975.10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职称: 讲师 职务:高分子材料教工党支部书记 学院: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 联系方式:147554561@qq.com 学习经历
2017年-2022年:陕西科技大学,博士 2001年-2004年:西安科技大学,硕士 1994年-1998年:西安矿业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1998年-2001年:烟台联凤聚氨酯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2004年至今: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讲师 教育教学
教材:《涂料与检测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编著) 教研论文: [1]关于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组分凝固点降低的一种解释.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2):268 [2]关于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科技信息,2008,(36):212 [3]关于开尔文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1):89-91 [4]物理化学课程中吉布斯函数变计算方法的总结.创办一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326 [5]医学上常用有关浓度的量,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2):211-212 主讲课程: 《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涂料与检测技术》、《膜分离材料与技术》、《工程化学基础》 《高分子化学》MOOC主讲 指导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双实大赛获奖3项。 研究方向 氧化石墨烯基吸附分离复合材料;醋酸乙烯酯乳液;含胺基有机硅树脂 学术论文
[1]Yonggang Hou, Shenghua Lv*, Haoyan Hu, Xinming Wu, Leipeng Liu.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PVDF composit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via degradation of collagen-modified graphene oxide[J]. Applied Sciences, 2021, 11(23): 11513. [2]Yonggang Hou, Shenghua Lv*, Leipeng Liu, Xiang Liu. High-quality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oxide via the Hummers' method: Understanding the roles of the intercalator, oxidant, and graphite particle size[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 46(2): 2392-2402. [3]侯永刚,吕生华*,张佳,罗潇倩,孙立.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形成机理[J].精细化工, 2019, 36(4): 559-567. [4]侯永刚,吕生华*,张佳,罗潇倩,孙立.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 2019, 47: 20-26. [5]吕生华,刘相,侯永刚.GO/PAPSQ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r3+吸附性能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20,38(3): 113-120. [6]侯永刚,陈卫星,马爱洁.共水解缩合法制备含胺基有机硅树脂的工艺,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学报,2013,33(6),494-498. [7]Yonggang Hou, Qiuyu Zhang*, Hepeng Zhang. Fast, Two-Steps Synthese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cta(aminopropylsilsesquioxane).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8]Yonggang Hou, Aijie Ma,Weixing Chen.Photo Oxidation Kinetic Based on HuaYingShan Coal. ICMREE2012 [9]侯永刚,张秋禹*,张和鹏,马爱洁,孙九立.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化学通报.2010. 荣誉 2021年院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2020年校级优秀党员 2018年校级优秀党员 2018年工会积极分子 2016年校级优秀教师 2016年校级先进个人 2012年校级先进个人 2011年工会积极分子 |
杨嫣 |
基本信息 姓名:杨嫣 出生年月:1986年1月 学历:博士 学位:理学博士 职称:讲师 职务:无 学院: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 联系方式:yangyan@xatu.edu.cn 学习经历 2009年至-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 2005年至2009年:西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14年至今:不限ip注册送37元金币,讲师 教育教学 主讲《物理化学》、《工程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课程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配位化学,致力于通过金属离子和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配体在溶剂热等条件下自组装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单晶,并研究其结构以及性质。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371030、可见光响应型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277022、自支撑型类Fento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氯酚污染物的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071028、有机锡杯芳烃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质研究; 4、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100109、稀土-过渡金属异核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学术成果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 1. Yan Yang, Peng Du, Jian-Fang Ma,* Wei-Qiu Kan, Bo Liu, and Jin Yang*, Seri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ased on Different Salicylic Derivatives and 1,1’-(1,4-Butanediyl)bis(imidazole) Ligand: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Cryst. Growth Des., 2011, 11, 5540. 2. Yan Yang, Peng Du, Ying-Ying Liu, and Jian-Fang Ma*, A Series of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by Flexible 4-Substituted Bis-(1,2,4-triazole) Ligands and Polycarboxylate Anions: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Cryst. Growth Des., 2013, 13, 4781. 3. Yan Yang, Peng Du, Jin Yang,* Wei-Qiu Kan and Jian-Fang Ma*, A series of Cu(II) and Cd(II)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by 3,5-dinitrosalicylic acid and flexible bis(triazole) ligands containing different spacers, CrystEngComm, 2013, 15, 4357. 4. Yan Yang, Jin Yang, Peng Du, Ying-Ying Liu*and Jian-Fang Ma*, A series of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by semi-rigid bifunctional ligand 5-((1H-1,2,4-triazol-1-yl)methoxy) isophthalic acid: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role of solvents, CrystEngComm, 2014, 16,1136. 5. Yan Yang, Jin Yang, Peng Du, Ying-Ying Liu* and Jian-Fang Ma*, A seri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ased on a semi-rigid bifunctional ligand 5-[(1H-1,2,4-triazol-1-yl)methoxy] isophthalic acid and flexible N-donor bridging ligands, CrystEngComm, 2014, 16, 6380.
|